《行水路》
4條大河,流域探索
自從水龍頭打開有水開始,就注定了人類生活與河川的距離越來越遠,
夏天到溪邊抓魚蝦,媽媽們水圳旁洗衣談天的景致不在,
但大河還是靜靜流過,孕育了上游的生態、中游的文化、下游的產業,
人與河看似疏離,卻又水脈相連。
如果說陸路是人走出來的,那麼水路就是老天爺的賜予。
早年美濃反水庫運動、溪州護水運動,
到近期引發討論的麻豆大地藝術季「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」,
人們關注溪河的角度更加立體,看流水如何接住沿岸聚落、共同理念的人們,
侵蝕、搬運、堆積出擁有地方識別、獨特的流域性格。
且讓我們格放河川的關鍵切片,為旅人建立起流域印象,
用「河」的視角,重新旅行。
➤封面故事
新店溪|踏查水源地電業文化路徑
高屏溪|俯瞰第三大河的民間傳說
花蓮溪|捕魚、賞螢、石頭屋從海口濕地走起
特別企劃|鱉溪米:對土地的承諾守住麻荖漏山下那條溪
宜蘭傳藝新攻略:善美的大河生活
懶人包|採集水系建築
➤微笑小鎮:彰化溪州
➤不能消失的味道鮮奶、乳酪與奶油自己的酪農自己救
➤微笑的人離島出版開啟世界島嶼航線
➤島嶼新聲金曲歌王謝銘祐台南沿路行
➤地方通信穀笠合作社